【評論集】學歷愈高愈敢刷卡 博士成為單筆刷卡王






這個大數據分析,非常有趣。

據聯合信用卡中心大數據資料解密,發現大學學歷的持卡人是「最會刷」(刷卡總額居冠)、也「最愛刷」(刷卡筆數最高)的一群人,是全台擁有最高消費力者,在金額和筆數奪下雙冠王;但若就單筆刷卡王,卻由博士學歷者奪下。
近年來台灣推動高等教育,所以大學生滿街跑,你從高樓上丟下一顆蘋果,說不定砸到的都是博士生呢。我身邊的朋友,幾乎都是大學以上的學歷,其實要找到只有高中/高職的學歷,反而是少數。

所以數據分析上會出現這樣子的狀況,反而不令人意外。通常高學歷的知識份子,會比較懂得運用周身的資源,不論是搜尋資訊的能力,還有推理、分析、計算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算數能力,基本上應該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。

像在PTT信用卡版上活動的鄉民,其實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水準,才能上PTT、或是發文分享。分享的核卡文,大多也是經過銀行審核而過的案件,至少都有達到銀行過件的最低收入標準,所以在卡版的小圈圈裡,隨便點的名字都是大學以上的學歷。

據聯卡中心資料顯示,大學學歷持卡人,在2016年全年共刷了6590億元,占全台刷卡額的35%,等於每100元消費中,有35元是大學學歷持卡人所貢獻,平均每天刷出18億元。
 這個數字非常驚人!我都不曉得大家的消費能力這麼旺盛,我每天光是解聯邦銀行的「我的奮鬥日記」一日三筆Apple Pay就已經焦頭爛額,實在沒有多的刷卡需求。畢竟現在經濟不景氣,隨便刷也是要償債的,所以務必每一筆刷卡都要達到最佳利益。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持卡數會有6年前的4張、5張卡,爆增到現在的256張信用卡的原因。

像我都只去家樂福解聯邦Apple Pay任務,再加上塔配「禮物卡」結帳的緣故,所以帳單上的單筆刷卡金額,往往只有1元~10元不等,看來…我應該是拉低大家刷卡平均額的元兇!




聯卡認為有兩原因,一是博士生都是在高額消費時刷卡,使平均單筆刷卡額較高,二是博士生可能比較敢買、消費水準也較高,平均消費額高,導致單筆刷卡額較高。

通常我們在做高額消費支出時,首先會考量的是刷卡/現金是否同價?有時旅行社會有特別的「現金優惠價」,雖然說是變相的將刷卡手續費轉嫁給消費者,但換一種說法,「統一定價」就是刷卡的價碼,但現金還可以折更多!這時消費者kimoji就不會那麼不爽了,換一種說法,但其實骨子裡還是「刷卡加價」。

比如說婚宴,台北的居民普遍學經歷高,在結婚時通常就近選擇飯店舉辦。這些飯店通常是刷卡付現同價,只要是腦袋清楚的人一定會拿卡出來刷,也因此就衝高這個學歷的刷卡額。

銀行必定也是算過損益平衡才會推出信用卡,而消費者也不是省由的燈,尤其是高知識份子,有更大的機率會做功課,找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信用卡,如:刷大額的就改用哩程卡,藉此拿到大額哩數,不論是自用/轉賣,都比現金回饋來得划算。


若進一步以平均每人全年刷卡額來看,在2016年博士學歷者,平均每人刷了20萬元左右,比最低的高中職學歷、平均每人只刷9萬元左右,還高出一倍,也比大學學歷者,每人平均只刷12.8萬元還高,顯示愈高學歷者,愈可鎖定高價位、或是精品類商品做行銷。


數據資料分析,博士學歷一年只刷20萬/大學學歷一年只刷12.8萬/高中職一年只刷9萬…哇,這會不會太少了呢?

常常看卡版的分享,大家動不動就刷個10幾20萬,不然就是在衝 LINE Pay鼎極卡的終生免年費資格,連刷卡買基金這種事都讓大家測出來!也的確啦,如果這張卡的權益有這麼棒到值得花去1.5%的基金交易手續費 + 漲跌間的損失,那到是也值得。但在我看來…其實要在1/1~6/30之間刷滿20萬,單憑一人之力,其實很難的啊!就像這篇報導所說,連博士學歷的人,平均消費力也才20萬/年,更何況一般上班族,只是領死薪水的22K,一年也才賺24萬不是嗎?

也或許我在卡版上看到的,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小小一搓人,我們這一群人並不見得會是銀行極力爭取的高端客戶,反而是排除我們之外的其他社會大眾,才是銀行推卡/發卡的主要溝通對象。畢竟銀行也不是吃素的,被我們這群人吃乾抹淨,他也不用生存了。




【結論】


PTT 省錢板有一句名言:「要花錢,才能省錢」。同樣的,要賺銀行優惠,也得先刷卡,才能賺到回饋。

信用卡只是眾多理財工具的一種,近年來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玩法。

比如現金回饋有自身的一套玩法:
  • 澳盛現金回饋卡:國內外皆5%現金回饋,卻限新戶,每期上限250元,次年就GG
  • 聯邦大小套牢卡:小套牢指的是現金回饋白金卡/大套牢指的是法拉利無限卡,整體計算下來每期有8%現金回饋,但要先繳年費5000/12000元。

  • HSBC現金回饋御璽卡:國內1.22%/國外2.22% 
  • 元大鑽金卡:國內1.2%/國外2.2%
基本上我覺得都已經回饋到頂了,能拿到的大概也是這麼多。銀行在每一筆交易收取的收單手續費也不過0.5%~1%,送的比這個高的數字都是賠本在做了,也難怪會附加一堆條款,為的就是不要賠太多…



比如紅利點數有自身的一套玩法:
  • 花旗紅利卡四大族群:30元可享3點紅利,搭配TYP系統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,不論是轉入哩程或是飯店獎勵計劃
  • 中信享想生活卡,指定通路倍享6~10倍紅利。中信紅利在點數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,再加上若持有「鼎極卡」以上等級之卡友,即可在網銀免費點數展期,等於是無使用期限!
  • 台新玫瑰太陽自由選:搭配得宜,可享指定自選通路紅利飆升!可惜這張卡的自由選自2017年已取消。
  • 華南OP聯名卡:7-11消費、自動加值、國內外都有回饋OP點,雖然不是銀行點數,但也是相當有競爭力的一張卡。
  • 華南紅利點數卡:早先拿華南紅利點數來兌換ANA是神之卡、神之銀行,但改差後,由於使用上耗費極大腦力去思考/搭配,所以就棄坑了。但若以AM的兌換比例2:1來說,也是滿有競爭力的。
族繁不及備載。喜歡集紅利的朋友,千萬記得點數都是有期限的,一定要在限期之內使用完畢,不然就是放水流了。



比如哩程有自身的一套玩法:
  • 中信ANA極致卡:國內消費20元/哩、國外10/哩,非常驚人的數字,首年年費6600元必繳,限兌入ANA哩程計畫
  • 國泰世華長榮聯名卡:國內20~30元/哩、國外15~10元/哩,相對地限制比較多,一樣要繳交年費20000元~800元不等,限兌入BR哩程計畫
  • 花旗寰旅(尊尚)世界卡(附悠遊卡功能):國內外皆20元/哩,可兌入諸多航空哩程/飯店計畫。連悠遊卡自動加值也算一般消費給點喔!
  • 國泰世華AM聯名卡:國內20~30元/哩,享有哩程加速器/生日加碼,也是集哩神器之一
  • 澳盛飛行卡系列:23~30元/哩,大輸上面的哩程卡。




該怎麼說呢?信用卡博大精深,就算如我天天年年日日月月在接觸,無日不刻在累積這些訊息,我還是無法做到「快問快答」,身邊朋友如果有用卡上的疑惑,問我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,我還是得查資料才能回答。

而回到初衷,我想的就只是「省錢」、「錢要花在刀口上」、「刷卡付現同價,何不刷卡呢?」今天早上看到蘋果的這一篇大數據分析報導,又讓我回想起當初辦卡/用卡的心情,遂有此篇文章產生。




※若您對其他評論文有興趣:歡迎點選以下INDEX


以下是我的粉絲專頁,歡迎按讚+追蹤, 我會不定時分享、更新最新的省錢訊息: